首页  »  新闻资讯  »  视光知识课堂
切线设计 舒适稳定----陈陆霞教授谈第2代非球巩膜镜应用感受
发布:2024-07-16 来源:视光知识课堂 浏览:111


最新巩膜镜主KV图.jpg

编者按:

随着巩膜镜日益广泛的应用,临床中关于巩膜镜适应症有了更多的探索和经验,但是在临床中也有一些禁忌症以及特殊事项需要避免和注意。世纪康泰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作为第2代非球巩膜镜即将上市,本期我们请到了天津市眼科医院陈陆霞教授为我们分享该巩膜临床应用案例以及治疗经验,陈教授分享了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巩膜镜验配案例、患者感受及注意事项,为未来巩膜镜的验配提出了宝贵经验。




第2代非球巩膜镜

年轻患者眼表问题解决新选择

陈陆霞教授提到,巩膜镜是一种在眼表和角膜疾病方面新的治疗手段。天津市眼科医院前期参加了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的临床试验,该中心共纳入了26例患者。主要包括15例圆锥角膜5例角膜变性及数例伴有角膜上皮不规则和角膜上皮有少量新生血管的重度干眼患者,其中包括GVHD(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和Stevens-Johnson综合症的患者。在临床过程中,该产品在患者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对圆锥角膜的患者。受试者中有一例圆锥角膜的患者,24岁,年轻女性,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圆锥角膜。这个患者在早期因为视力下降处于休学的状态。基于对患者病情的把握和对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的了解,陈教授建议患者参加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的临床试验。在配戴之后,她的双眼视力,右眼戴镜视力达到0.8、左眼达到1.0,不仅仅可以继续学业,同时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在此之前患者自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包袱,配戴巩膜镜后把她困境中拉了出来,患者非常的满意并表示感谢。另外一例患者是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一直有畏光的表现,存在眼睛反复红的刺激症状,视力也很差,戴镜前0.1、0.2的视力,给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配戴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后,双眼视力均达到了0.8以上,眼疼、刺激症状都得到了缓解,视力也稳定的提高。陈教授通过临床应用案例,总结巩膜镜对于年轻的患者而言是非常好的治疗手段选择。


双环曲360°同轴切线设计

 多重保障  自由配戴 

陈陆霞教授介绍说,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体会到了世纪康泰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科学和人性化的特点与优势,如在这一款巩膜镜的设计中,进行了切线式着陆区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巩膜的人体工学设计,可以减少对巩膜的压迫,配戴起来也更加舒适;同时该切线式着陆区设计提供了15°~55°着陆区倾角,对于不同形态的角巩膜可以进行选择验配。

切线设计.png


同时针对人眼巩膜形态并非球形对称而应用的双环曲设计,精准应对不对称巩膜形态,减少了镜片的过度旋转;创新性散光轴向智能定位技术,也实现了残余散光的精准矫正。

双环曲.png

鼻侧颞侧巩膜高度相差460μm;上下方相差780μm

另外该款巩膜镜的四区个性化调节设计,可以更贴合人眼的巩膜形态,使得巩膜镜配戴起来更加稳定、视觉更加清晰。从规格上看,该款巩膜镜有三种规格,适合不同不规则角膜、巩膜的形态。一方面医生验配非常的简单,另一方面使得患者配戴舒适、可以获得更好视觉、更持久的清晰度,这些特点在临床患者检查及患者体验反馈中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检查全方位

个别病症需谨慎

陈陆霞教授通过临床实践,也提请大家注意一些需要关注的事项。在选择病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的角膜内皮存在问题,如角膜上皮的水肿,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这方面病人配戴巩膜镜的共识,陈陆霞教授建议对于这样的病患检查过程要更加仔细,提前判断巩膜镜是否可以为患者解决问题、带来收益。第二,关于高眼压或者是有青光眼病史的患者,陈教授给出如下建议:巩膜镜是着陆于角巩膜缘的,作为外来物在眼部多少都会有一定压迫,所以对于高眼压及青光眼的患者建议在治疗稳定之后,再考虑患者选择巩膜镜的配戴。第三,对于相关眼病的儿童患者,目前临床中尚无相关经验,还需要在今后应用过程中积累案例经验,在早期应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慎重。

    新科技催生新疗法   

 美视季助力新视力

陈陆霞教授坦言,巩膜镜在国际上虽然很成熟,但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选择方法。天津市眼科医院在尝试世纪康泰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些临床的确切的疗效,甚至还感受到了一些惊喜。对于患者来说,配戴巩膜镜不单单是缓解了他/她的刺激症状,而且视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让患者满意也是医生的希望,这还需要医者在今后在临床中间积累更多的经验。作为民族品牌的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能够给眼科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期待着作为第2代非球巩膜镜的美视季®硬性巩膜接触镜能够尽早、尽快的上市!



陈陆霞图片.png

陈陆霞   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天津市眼科医院角膜病科主任

天津医科大学和南开大学医学院 硕士生导师

美国 UCLA 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病理学组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干眼研究型学组 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角膜研究型学组 委员

中国医疗装备协会眼表疾病学组 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眼表角膜病分会委员

TFOS China 专委会委员

中国干眼康复学组委员

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器官与组织移植专委会 常委

天津医学会角膜学组委员

天津市“131 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从事眼科诊疗工作 20 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各类眼表疾病、角膜病及眼前节疾病,包括干眼、翼状胬肉、圆锥角膜、眼表肿物、角结膜化学伤、睑内翻、白内障与老年眼病的诊治。